关于弱视,您所关心的问题,增视能团队的7篇研究论文讲得很清楚,建议收藏

作者: 脑视觉实验室 日期: 2021-12-31 点击数: 7033

近年来,网上关于弱视的话题近年来居高不下,这也和弱视发病的隐蔽性(症状不明显)、高发性(儿童常见的眼病,患病率约为2%-4%)以及难治性(大龄儿童难治愈)等有关。


2.jpg


有些人因为错过治疗关键期而遗憾终生,有的人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感到烦心,有的人更是被网上各种各样的治疗弱视的所谓“神器”而困惑……



6401.jpg


不论你是正被“弱视”困扰,还是第一次听说“弱视”,又或者是关心弱视的眼科同仁,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汇总了增视能科研团队近年来发表过的关于“弱视”的7篇研究论文,相信会对大家全面认识“弱视”会有帮助。


此文正文共5348个字,阅读耗时约7~10分钟,请耐心阅读此文!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 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 且不能矫正者,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患病率约为2%-4%,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18世纪初叶 ,就有对弱视的临床记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弱视的治疗主要就是屈光矫正和对健眼的遮盖。

 


基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心理物理 学、神经影像学证据 ,现已对弱视的发病部位、弱视神经缺损的表现有了进 一步的了解,弱视是视觉系统的神经发育障碍,本质上是双眼问题,而不是单眼问题。


640.jpg


随着脑视觉科学的进展及新建的视知觉检查、治疗系统对弱视检查治疗的推进 ,将会改变弱视治疗的现状 , 有利于更有效地治疗弱视(来源《眼科》 2017 年第 26 卷第 5 期 《弱视诊治与脑视觉科学进展》一文)。




弱视只查矫正视力吗?




弱视一直以来以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来确定诊断 ,视力、屈光检查作为最基本的检查 。


不过,随着近年来脑视觉科学的发展 ,  以及工程实现模型 、  双眼视神经机制基础模型及弱视分类模型三者之间的相互整合和突破 , 弱视的检查有了新的进展,如噪声视力检测、轮廓整合检测、侧向交互 检测、注视稳定性检测、双眼抑制检测、抑制地 形图检测、双眼平衡点检测、阶度立体视检测、 知觉眼位检查、双眼扭曲检查等来源《眼科》 2017 年第 26 卷第 5 期 《弱视诊治与脑视觉科学进展》一文)。




弱视为何还要做视功能检查?




弱视的本质在结构上是一个双眼的问题,弱视除了视力受损外,还伴有显著的双眼交互抑制、眼位分离、注视不稳定、立体视深度知觉受损或缺失等。下面结合增视能科研团队的研究结果具体来说说:




1

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检查
增视能科研团队选取了2013 年 6 月至 2014 年 2 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弱视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 90 例, 其中轻度、中度、重 度弱视各 30 例,调查及研究结果如下(来源《眼科》 2014 年第 23 卷第 6 期《弱视儿童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状况的调查》一文):




撒旦法.jpg





1、不同程度弱视儿童知觉眼位的比较


在双眼分视状态下使用大、小视标检测弱视儿童的知觉眼位,随弱视程度加深,其知觉眼位的偏 移度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2) 。


2、不同程度弱视儿童注视稳定性的比较


在双眼分视状态下检测弱视儿童的动态注视稳定性,轻、中、重度弱视组的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 平均为(4.77±3.18)像素、(7.23±5.54)像素、(20.44±22.99)像素(H=29.944,P=0.000) 。随弱视程度加深,其注视稳定性的对齐差值加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在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的检查中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此异常越严重,说明大脑控制双眼的视感知觉和视觉运动系统发育异常 。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的检查需要双眼的共同参与,体现双眼的视觉功能状态。提示在进行弱视治疗时,除了提高单眼视力,还应注重对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和改善 。通过增进双眼视功能来促进单眼视力的提升,达到建立完善的双眼视功能这一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


2

精细与粗糙立体视检查
增视能科研团队选取了近两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118 例斜视与弱视患者进行 0 阶、1 阶与 2 阶立体视的检查, 分析比较存在粗糙立体视(以测试者为原点的视差函 数在空间分布上是 2 阶导数关系, 周边视野,动态视差) 同时无精细立体视(以测试者为原点的视差函数在空间 分布上是 0 阶导数关系 ,中心凹, 静态视差) 的患者在视力及知觉眼位层面的分布比例并分析该类患者存在 1 阶 立体视(粗糙和精细之间动态视差) 占总数的比例,调查及研究结果如下(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5 年第 23 卷第 1 期《斜视与弱视患者精细与粗糙立体视的研究》一文)




暗室逢灯.jpg暗室逢灯.jpg





1、118 例均查到 2 阶立体视,无 0 阶立体 视,有 1 阶立体视占 41.52%。118 例斜视与弱视患者基本均匀分布在该分类中,如图 1 所示,在不同的视力标准分类之中都存在大致相同数量的具有粗糙立体视的患者。

2、按知觉眼位偏差分类:118例斜视与弱视患者基本均匀分布在该分类之中, 如图 2 所示。说明在不同的眼位水平偏差标准分类之中都存在大致相同数量的具有粗糙立体视的患者。感知觉眼位水平偏差在 1° 以内(注视不稳定)的受试者占 50% 以上,是否可以说明中心凹的注视不稳定跟精细立体视的存在有关,是否进一步说明粗糙立体视和精细立体视的缺损是在不同的缺损通道。


3、该类患者存在 1 阶立体视占总数的比 例为 41.52%,说明双眼中枢控制的双眼叠加、双眼关联及双眼整合存在一定联系。





  斜视与弱视的患者在丧失了静态精细立体视的状态下,仍然可能存在动态粗糙立体视,1 阶和 2 阶立体视的存在与双眼视遭破坏程度和大脑储备的粗糙立体视水平相关。 如本研究的患者,有斜视与弱视的存在会影响双眼立体视功能,主要表现在精细立体视和 1 阶立体视范畴,斜视与弱视患者的动态立体视比静态精细立体视可塑性强。精细视差静态深度的处理与动态粗糙深度的处理机制不同,所以双眼深度知觉里动态及视野元素的处理被某些斜视与弱视患者感知到。即精细立体视和粗糙立体视中枢位置是不同的,其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当发生斜视弱视时对其损害的先后、程度也不同。本研究结果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


3

双眼视平衡点检查
增视能科研团队选取了2013 年 8 月-2014 年 6 月北京同仁医院弱视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 90 例,其中轻度、中度、重度 弱视患儿各 30 例,调查及研究结果如下(来源《眼科》2017 年第 26 卷第 5 期《弱视儿童双眼视平衡点的研究》 一文):




微信图片_20211231150437.png

微信图片_20211231150458.png






1、三种程度弱视儿童信噪比


随弱视程度加深,静、动态信噪比的平衡点值 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2)。


2、三种程度弱视儿童对比度


随弱视程度加深,静、动态对比度的平衡点值 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3)。


3、三种程度弱视儿童双眼视平衡点差值


轻、中、重度弱视儿童的动静态信噪比及动静态对比度在双眼之间的差值均存在异常,其差值随弱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4)。





  对弱视儿童进行双眼视觉平衡点检测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作为弱视的辅助诊断,而且可以对双眼间的抑制进行量化评估,为后继的弱视治疗提供依据 。双眼平衡是良好双眼视觉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双眼平衡的评估尤为重要,以确定双眼视觉输入的知觉状态,对主动视觉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必须参考的指标 。


4

双眼视差检查
增视能科研团队选取了2013 年 8 月至 2014 年 6 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 科弱视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 90 例,根据弱视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将患儿分成轻度(0.6~0.8) 、中度(0.2~ 0.5) 、重度(≤0.1) 三组,各组 30 例,调查及研究结果如下(来源《眼科》 2015 年第 24 卷第 6 期《不同程度弱视儿童双眼视差信息的变化》一文):




微信图片_20211231150535.png

是打发.jpg





1、轻、中、重度弱视儿童随机点 0 阶视差的比较


随机点 0 阶视差检 测结果见表 2,其中达 100"者的比例随弱视程度加深,检测通过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550,P=0.000)(表 2) 。


2 、轻 、中 、重度弱视儿童线条 0 阶视差的比较


线条 0 阶视差检测结果见表 2。其中达 100"者的比例随弱视程度加深,检测通过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5,P=0.000) 。


3、轻、中、重度弱视儿童 2 阶视差的比较


2 阶视差检测结果见表 2。 其中,正确率达100%者的比例随弱视程度加深,检通过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44,P=0.000) 。


4、轻、中、重度弱视儿童随机点动态 1 阶视差的比较


随机点动态 1 阶视差检测结果见表 2。其中,低速通过者的比例随弱视程度加深,检测通过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79,P=0.000) 。





    三种程度弱视儿童未检出随机点 0 阶视差的比例分别为轻度 33.3%、中度 60%、重度 93.3%; 而 1 阶视差高速不通过的比例分别为轻度 16.7%、中度 46.7%、重度 83.3%;2 阶视差未检出的比例分别为轻度 0%、中度 3.3%、重度 36.7%。由此可见,某些丧失随机点 0 阶视差的弱视儿童, 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1 阶及 2 阶视差 。以往仅仅通过检测 0 阶视差来判定立体视存在与否是不全面的,对立体视觉的全面评估应包括 0 阶 、1 阶 、2 阶各阶度视差的检测,动、静态视差检测相结合 。临床上经 0 阶视差检测被判定为立体盲者,仍有可能残存有动态或粗糙的立体视觉。


矫正视力达标了,弱视就真的“治愈”了吗?




临床上通常用矫正视力≥0.9 作为弱视儿童基本治愈的标准 。随着脑视觉科学的进展,对弱视的发病部位,弱视神经缺损的表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弱视的本质是双眼问题,也就是说,所谓的矫正视力达标,并不能作为弱视治愈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就通过增视能科研团队的研究结果来看看,弱视儿童“治愈”后的视功能状况(来源《眼科》2017 年第 26 卷第 5 期《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知觉功能的观察》 一文):




增视能科研团队选取了20l5 年 3 月至 20l6 年 3 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弱视门诊就诊的弱视治愈后儿童 75 例,治愈时间 4~48 个月,平均(20.89±ll.30)个月。治愈后矫正视力达到 1.0 以上者单眼弱视 19 例、双眼患者 56 例,所有患 儿眼位均正位。




暗室逢灯放散阀.jpg





1、不同程度弱视儿童治愈后知觉眼位 、注视稳定性的比较


不同程度弱视治愈后的知觉眼位均未达到正常范围(表 1)。


2 、不同程度弱视儿童治愈后静态信噪比、对比度的比较


不同程度弱视儿童静态信噪比、对比度双眼间级别差值均低于正常范围(表 2)。


3、不同程度弱视儿童治愈后阶梯立体视差的比较


75 例不同程度弱视儿童治愈后阶梯立体视、随机点 0 阶立体视均达到 100"  的儿童有 53 例 (71%),1 阶立体视 68 例(90%),2 阶立体视通过 73 例(97%)(表 3)。





    本研究通过视感知觉检查系统对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双眼平衡点、阶梯立体视的检测,观察到弱视治愈后(仅以矫正视力为标准),除注视稳定性正常外,双眼知觉眼位、双眼间的抑制程度及双眼立体视觉仍未达到正常水平。这对弱视诊断、治愈标准提出挑战 。视知觉这一检查方式,对弱视的新的脑视觉层面的诊断和治愈的标准提出新的视角,对弱视的现代化技术的检查、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弱视怎么才能真正治愈?实例分享


过去多沿用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去除弱视形成原因+屈光矫正+遮盖+精细刺激训练),还包括诸如CAM疗法、后像法、红色滤光片法、压抑疗法等。

但上述方法易导致患儿产生自卑心理治疗依从性差,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遮盖会引发眼轴增长而导致近视加深,故疗效欠佳。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弱视的本质是双眼问题,在强制性遮盖优势眼以避免对弱视眼抑制的同时,患儿失去双眼共同视物的机会,不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


那么,弱视应该怎么更高效的治疗呢?既往资料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尤其以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疗效最差,今天我们就通过增视能科研团队观察研究的两例高度近视性弱视对比治疗结果(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年第 24 卷第4 期《两例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效果的比较》一文)来深入探讨一下弱视应该怎么更高效的治疗!






临床实例分享





文章报告了两例高度近视性弱视的病例。病例 1 初诊 7 岁,采用戴镜、CAM 及遮盖治疗,病例2采用戴镜、遮盖加视感知觉治疗,经过治疗后,对比结果如下:



1
病情比较

例1,双眼高度近视,治疗时矫正视力均为0.4。双眼屈光度相同,治疗时为中度弱视,7岁开始常规治疗,治疗年龄偏大;例2,单眼高度近视眼,双眼高度散光,屈光参差,治 疗时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9,单眼弱视,治疗时为中度弱视,治疗年龄小。两者比较, 例2比例1屈光度是复性近视散光,屈光参差明显,单眼弱视,其对视觉通道及中枢的损害因素比例1多,因此损害更严重。


2
治疗时间比较

例1双眼治疗达0.8,用时23个月,例2左眼视力治疗达0.8,用时10个月。例1双眼视力达0.9用时33个月,例2右眼视力达0.9用时25个月,两者比较,例2治疗时间显著缩短。遮盖联合视感知觉训练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3
屈光度变化比较

例1常规治疗3年,屈光度右眼增加-1. 00DS,散光增加-1.00D,左眼增加-1.25D,散光增加-1.25D。例2视感知觉训练治疗2年, 弱视眼屈光度无变化,同伴眼球镜增加-2.50D,两者比较弱视眼的屈光变化均不明显。



由上述结果不难看出,相比于常规的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感知觉训练的治疗方案即使在治疗难治性的高度近视性弱视时,也能实现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视知觉学习(Vision Perceptual Learning)指的是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迁移性 ,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 , 激活视觉信号通路 ,矫治和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 ,从双眼间高级通道修复低级通道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此外,更重要的是,增视能团队研发的视感知学习训练方案,不仅对处于治疗关键期的儿童有显著的疗效,即使面对大龄儿童也可以有很好的疗效。2008年3月,增视能团队研发的“视觉生物信息刺激技术应用于儿童弱视的分级检查与治疗软件”还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广东省重点新产品》荣誉证书


证书.jpg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